春三月 养身更要养心

发布者:tuixiu发布时间:2019-04-02作者:浏览次数:366
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”春季三个月,为正月、二月、三月,从立春开始,历经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共6个节气。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,春回大地,阳气升发,万物复苏。

“春季,人体内阳气回升,正是调养身体的大好时机。”浙江省中医院中内科主任汤军说,春季也可以说是多病之春,应格外注意。“春季养生还得在饮食、运动、情志、起居上下功夫。”

情志篇

清心静神与怡养情志

春气通于肝,故春季养生重在养肝。汤军解释,这里的“肝”,包括了现代医学的肝脏及大脑神经、内分泌系统等,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活动与肝脏的功能有关。“比如一个人爱发火、脾气不好,中医会说你这人肝火旺。而春季人的代谢进入旺盛期,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,肝气不疏,郁结不畅,导致抑郁,肝阳上亢肝火上炎,导致烦躁易怒。”汤军说,持续的不良情绪,最容易积久而成疾,“护肝要力戒暴怒、忧郁,做到心胸开阔、乐观向上。”

情志养生,无外乎清心静神与怡养情志,最好的方法就是春游。“从生理上看,踏青最有利于人体的健康。春天阳气上升,树林中、田野里,空气清新,经常到这些地方散步,有利于吐故纳新,有消除疲劳、防止春困、调节神经等作用。”汤军说。

每年3至5月份,精神疾病复发率最高,约占全年复发率70%以上。“春季,对精神病人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加强科学管理和护理,以防复发。家人要给予更多关怀,尤其心理方面,尽量避免各种刺激因素,最好有专人照顾和看管,同时监督病人按时服药。”汤军说,家人除了要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,让其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也大有裨益。

饮食篇

多食温补阳气的食物

汤军说,春夏养阳,应该适当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,如韭菜、葱、大蒜、姜等。“特别是大蒜,它有解毒去瘀之功,每天吃几瓣大蒜,对预防春天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有良好作用,并能清洁血液,有益于心血管健康。”

春天五行属木,对应人体五脏之肝,故春天是养肝的季节,可适当食用鸡肝、鸭血、菠菜、醋、枸杞等。“冬天进补过头的人,吃了太热的膏方或过食火锅、羊肉等热性食物的人,不能肝火太旺,到了春季要多吃些凉性食物,如马兰头、荠菜、香椿、马齿苋等野菜。”汤军说,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用金银花、菊花、莲子心等泡茶喝。

唐代药王孙思邈说:“春日宜省酸,增甘,以养脾气。”这句话强调了这个季节调养脾胃的重要性,即饮食不宜过酸,适当增加甘味膳食来健脾,如米仁、大枣、山药等。

对于春天是否能进补的问题,汤军则认为进补以平补为原则,不能一味使用温热补品。“虚弱程度明显的人还是可以大补的。寒性体质可吃别直参、野山参,热性体质可食西洋参。”汤军说。

起居篇

要比冬天起得早一些

春天气候最大的特点,就是早晚温差大,但从古至今医学家们都十分重视“春捂”的养生之道。衣服不可顿减,应逐渐减衣。“过早地顿减衣物,一旦寒气袭来,会使血管痉挛,血流阻力增大,影响机体功能,造成各种疾病。”汤军说,尤其是爱美女性,不要过早地换上轻薄的裙装,裸露的脚趾、踝关节、膝关节会引起关节僵直、走路酸痛等,严重的还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各种妇科病等。

春季,提倡早睡早起,但也就是相对冬季起得早一些,但相对夏季要晚一些,每天要保持7至8个小时的睡眠。“有的老人早上三四点就外出锻炼了,这要不得,春天起床,最早不能早于5点。”唐军说。

运动篇

多做户外活动

汤军建议老年人春季应适当出行,助养生之气。“可多做户外活动,如可以散步、打太极、郊游,抑或者闻闻花香,听听鸟叫,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。”

春季还应多旅游。因为在寒冷的冬季,身体被厚厚的棉衣捂了两三个月,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亦有不同程度下降,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,更是萎缩不展,收缩无力。外出踏青赏景,既锻炼了身体,又陶冶了情操。

汤军说,老人春季运动,也有诸多注意事项:

1.晨间气温较低,出门的时候要多穿点衣服;

2.锻炼前必须先做热身运动,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防止扭伤,锻炼时肢体不宜过多裸露,以防雾湿的侵袭;

3.不要呛风锻炼,练习场所宜选在旷宽的田野或宁静的湖畔;

4.切忌在大汗淋漓后脱下衣服或在风口处休息,锻炼后应用干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水,并及时穿好御寒衣服;

5.根据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;

6.锻炼的强度要适度,有一个运动公式简便易操作,即运动后合适心率为“170-年龄”。


文章来源:浙江老年报